Error message

Deprecated function: The each() function is deprecated. This message will be suppressed on further calls in menu_set_active_trail() (line 2405 of /home/www/rheoworks/includes/menu.inc).

Kuchemann 的故事

Kuchemann,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德国人,全名 Dietrich Küchemann。1930 年,19 岁的他进入了当时世界上最 NB 的大学 Goettingen 大学。起初,他不是学流体的,而是理论物理的,他的导师就是大牛 M. Born。如果希特勒不上台,也许他会沿着理论物理学的道路走下去。然而 1933 年希特勒上台,推行歧视犹太人政策改变了这一切,Goettingen 大学里面同犹太人沾亲带故的人纷纷远走他乡,这也包括了 Born。为此,Kuchemann 郁闷坏了,因为他找不到一个他看得上眼的大师级的导师。于是他翻开 G 大的研究生招生手册,翻来翻去,终于找到了一个没有走的大牛——近代流体力学大师 Prandtl。于是他就拜 Prandtl 为师,改学空气动力学起来。在 Prandtl 和 Tollmien(发现 T-S 波的那个大牛)的指导下,25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欧一直怀疑Kuchemann是个种族主义者,即使不是,也肯定是欧洲至上主义者。这家伙特别瞧不起美国这个暴发户。二战后随着美国的崛起和欧洲的衰落,欧洲科学家纷纷踏上移民美国的之路,美国屡次三番的邀请他去,他就是不去,他说他是欧洲人,他要呆在欧洲,于是他宁可去了英国,也不去美国。他在英国一直呆到1976年去世。

他老人家最大的贡献是两个,一个是实用的脱体涡流型,在他之前人们都认为机翼只能采用附着流型,涡分离是必须避免的。有了他的理论,现在高速飞行很常用的前缘三维分离涡产生涡升力的细长机翼才得以实现(可笑的是,中国的气动教科书直到现在还在以附着流型为例,用 "白努力" 方程给学生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他的第二个重大贡献就是压缩波产生升力的高超声速流型,也就是现在称为乘波体的飞行器。可惜在他有生之年没有能够看到这个流型的应用。直到 2004 年 3 月 27 日,美国采用他的乘波体方案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 X-43A 飞行成功,实现了 6.8 马赫数的稳定飞行,一举打破了 SR71 在 40 年前创下的稍高于 3.2 马赫的飞行记录[3]。在 2004 年 11 月 16 日,在其第三次试飞,也是最后一次试飞,达到 9.6 马赫的新的世界纪录[3]。

他老人家还说过一句,让所有从事 CFD 工作的人们需要永远永远铭记的话:

每一种具体的理论或数值方法都是暂时的,而对流动本质的理解却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 Dietrich Kücheman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etrich_K%C3%BCchemann, retrived on 2017-06-26
  2. Past Projects: X-43A Hypersonic Flight Program. https://www.nasa.gov/centers/dryden/history/pastprojects/HyperX/index.html, retried on 2017-06-26
  3. NASA - Hypersonic X-43A Takes Flight. https://www.nasa.gov/missions/research/x43-main.html, retrieved on 2017-06-26